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树立优秀的思政课教师典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育人效果,校记者团走进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采访了我校思政课教师。
心灵的洗礼 灵魂的碰撞
“爱和责任,是我在严老师的课程上感受最深的。”大学毕业后,再一次回忆起三年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时,耿美娟同学依旧对当时的课程印象深刻。“我清楚地记得,在课堂上,老师总是带给我们满满的正能量,并努力地为我们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时间过去了三年,老师教授的东西,在三年的酝酿后,发挥了作用,自己也因此变得更好;当年与老师促膝而谈,如今依旧难忘师恩。
“严老师是我遇到的最为乐观开朗的老师之一,同时也是一个特别认真负责的老师。在严老师的课程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多的是懂得了认真负责的做事态度。在课程的社会实践报告中,严老师不厌其烦,一次一次地给予我们指导,帮助我们修改报告。即便花费自己的闲暇时间,老师也没有拒绝对我们的帮助。最后,我们的报告获得了校级一等奖,我们都迫不及待地和严老师分享这份喜悦,感谢老师对我们的付出。这一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也明白了什么叫做优秀。优秀,就是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自己想做的每一件事!”当提及严老师时,就读于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的杨志葳同学感触良多。
因为曾接受过老师的帮助,所以忘不了老师的恩情;因为曾经历过心灵的洗礼,灵魂的碰撞,所以忘不了老师的恩情。
爱与责任 此生不易
25年,沉淀了岁月,沧桑了容颜,却始终不忘一个教师的职责,始终不忘马克思主义学院给予每一位教师的嘱托——坚守思政教师的神圣使命与信念。
严宗泽,是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思政课教师。“我爱学生,爱教学生,才走入课堂;我爱自己的岗位,我认为教师是神圣的;我认为每一个教授价值观的思政课教师,相较于其他老师,更为崇高伟大。”严老师说到。
因为爱,严老师成为了一名优秀教师;因为心怀爱与敬意,严老师一直坚守在思政课的讲台上。
“人生关键时期要扣好第一颗扣子,这第一粒扣子就是指理想信念,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价值观。一个人若能在年轻的时候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三观,那么他人生的旅途就会有一种主心骨,有一种信念去引导,拥有理想与目标,充满奋斗的动力。”2017年新学期的第一节课堂上,严老师向学生们侃侃而谈。轻松活跃的的课堂,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给人以启迪的言语,让一些同学改变了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看法,转而带着一颗好奇心探索马克思主义的奥秘。
这些年来,在学院教学工作的指导下,在老师共同的教学研究中,认识到不同学生对待思政课程具有不同态度:为学分,为考研,为兴趣,为明志,为幸福;不同的学生带着不同的想法与观念进入教室,他们的第一印象、第一感觉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学院的教学指导下,严老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会注重设计不同的知识层次与深度,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知识需求。
学院的教学工作,注重教师教学前的充分准备,严老师也将其作为自己教学的重点。每次课堂前,严老师必翻看自己在不同教学阶段中积累的不同案例与素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会与学院领导和其他老师一同前往不同的高校学习,汲取不同高校的教学精华部分,与自己的教案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对待年轻的老师,积极学习其教学方式,让课堂更积极活跃;而严老师对课堂最在意的一点是课堂中的学生,积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关心的问题,从学生中进行反思,不断进步。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程,总会遇到“到课率、抬头率、参与率”等问题。新颖有趣的教学方式,轻松活泼的上课环境,艺术诗歌画作与概念原理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的相互结合,让感知与心灵深处相互碰撞,这是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程吸引学生的一大亮点;而另一方面,学院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将课程讲解以问题导入,进行理论分析讲解,将课题研究理论融入课堂,联系热点和理论前沿,同时也成为了另一大亮点。
用心上好每一节课,是学院对每一个老师最基本也是最严格的要求;爱与责任,在他们的课堂上,也在每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心中。
锐意改革 乘势而上
“教师是人类工程的灵魂师,承担着神圣的使命。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引导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对每一位教师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仲计水在采访时指出。师资素质,师资力量,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之初,就成为了重点关注问题。教师队伍,是学院的核心力量,也是学院发展的关键。补充新教师,优化队伍结构,开展培训工作,加强学习教育,跨校学习国外访问等一系列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
科研与教学改革的发展从来都是一个并步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深化问题导入式专题教学改革的同时,开展分层分类的教学实践工作,因专业施教,因材施教,并将科研成果引入课堂,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对待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进而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改革的同时,科研也从不落步。学院以“请进来,走出去”为指导原则,加强各类课题申报的组织工作,各类科研论文多次被发表转载;学院教师积极参加高层次学术研讨会,拓宽学术视野;全面整合全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资源,完善学科布局,巩固优势学科方向,学院科研与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
作为全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头人”,马克思主义学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党总支重视发挥在思想建设,意识形态上的引领作用,及学院工作的领导作用。在院级体制内,完善党政联席,强化制度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同时在校级体制内,强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开展优秀党课,创办各类主题活动教育,使党的优秀精神融入每一位师生党员的灵魂中,让爱党为党成为每一位师生党员的内在精神。同时,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全党支部支委会;表扬先进党员,形成激励效应;慰问看望生病党员,增加了温暖感与凝聚力;在工作中积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同信息技术的融合,增强了时代感和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发展与我校建设城市型、应用型的建设目标紧密联系,同时深入贯彻全国和北京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培养有思想力的学生,更是培养为首都服务的应用型人才。”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韩强对于学生的教学工作有着清楚的定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历次全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锐意改革,乘势而上,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学院新跨越!”仲计水书记在马克思学院成立一周年回忆上展望未来!
“大道不器”乃《礼记·学记》中的教学理念,也彰显了思想政治工作教育的作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在无形中帮助学生成长,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以中国梦激昂青春梦,让学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当学生回过头来看自己,他会发现自己的蜕变,发现自己已脱胎换骨。”在马克思主义学院韩强院长的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正在于此。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一贯秉持的理念,在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新时期,我们期待一个更好的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