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访问的网站:365466.com 浏览机关、单位及各学院网页        旧版新闻网 新闻搜索:
?
 > 正文
于潇潇风雨 平荆棘之路——记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代表于平教授

时间:2017-04-11 来源: 校党委宣传部 点击数: 字号:[ ]


  采访当天,我们在办公室等待正在开会的于平教授。门打开的一刹那,于老师满脸歉意向我们走来,微笑着对我说:不好意思啊,让你们久等了。

  “雷厉风行,和蔼可亲”,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

从0到1:万水千山只等闲

  旅游实践教学中心从成立当初到现在已有6年,获得了一些成果,取得了一些荣誉。然而鲜花与掌声的背后是无数的汗水与艰辛,布满荆棘的道路却让旅游实践教学中心这个团队上下一心、携手前进。“中心在2012年进行财政专项的申报,2013年9月份进行建设,在这5年的建设过程中,我们可谓是‘从0到1’。建设这么大规模的旅游类实验室,当时在国内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案例。我们没有经验,只能边设计、边建设、边学习、边改进,肩上的担子很重。”于老师说道。几年来,中心教师走遍了全国大部分知名旅游院校,每次考察后马上召开会议,总结调研考察的收获,讨论下一步建设方案。

  中心人员少,但靠着学校、学院的大力支持和团队成员们的无私奉献,让团队克服了一次又一次困难。“还记得当时为了迎接2014年的旅游年会和旅游论坛的召开,我们必须在一个月内完成‘沉浸式互动体验室’的建设。我们不分昼夜、没有节假日,全力奋战在建设一线,一个月都没有休息”,于平教授回忆起过往的经历。“为了节省学校经费支出,整个实践教学中心的设计都是我们自己完成,楼道内展示的旅游风景画每期近30幅,都是部门老师自己设计、打印、钻墙、安装、更换。另外,2012年为了建设一个有特色的多功能文化互动实验室,我们走遍了大半个北京城。后来听说顺义有个工厂专门加工星空顶,能够用最新的技术完成装饰,我们便夜里驾车去顺义考察、谈合作,返回市里已是凌晨。这种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中心部分老师是非在编人员,但大家都不分彼此、不计较个人得失,加班工作,从无怨言,让于平教授深受感动。

  现如今,于平教授思考的是如何在旅游实践教学中心不断进行理念的创新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我们要兼顾‘走出去’与‘请进来’,与清华、北大、中科院等一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保持长久的学术联系,还要把行业、企业的专家请进来,了解旅游业前沿的发展动态与技术应用。”

铿锵玫瑰:巾帼何曾让须眉

  在工作中,于平教授可谓是巾帼不让须眉。虽看似柔弱,却果敢坚强;她虽似玫瑰般柔弱,内心却好像住着一个拿着钢枪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士兵。

  作为联大建设城市型、应用型大学的一个窗口,旅游实践教学中心近三年来每年接待国内外学者、同行、企业、高校等到访学习交流3000人次以上。这就意味着,除了进行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管理、指导学生竞赛这些工作外,中心的任务愈加繁重了。“参观交流是宣传学校办学理念,展示学校办学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我们都会把最好的面貌展现出来。”她风趣的说:“加班是常态,如果我们周末不加班都会觉得不正常,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如何协调好工作与家庭之间的关系?于平教授谈了自己的看法。首先要快乐地工作,然后有序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她认为这样才更能够“快乐工作,幸福生活”。“我一般很少有自己的时间,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节假日很多时候不能陪伴家人。我的母亲80多岁了,身边只有我一个孩子,老人的生活只能靠我照料,很多时候只能克服,尽可能把工作与家庭安排好。我的小孩在国外多年,很少有时间陪在孩子身边……我觉得既能把工作做的很好,又能把家里方方面面都照顾妥当的都是圣人,我只是个凡人。”说到这于平教授笑了笑,刚刚眉宇间的阴霾仿佛被吹散了,“得益于家庭的理解和同事的包容,使我有了工作的动力;学校对我们工作的认可,让我觉得就算再苦再累也值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让于平教授的身体在前几年也出现了一些状况,后来她也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决定每天坚持走步,还参加了北京市教工委号召的“121健步走”活动,有时还会做做瑜伽……一年多的锻炼使她变得更加健康,“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把它们安排好是为了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所以我没有觉得工作有多累、有多苦,我希望能把自己最好的那一面展现给同事、朋友和家人。”于平教授的眼睛里亮晶晶的,仿佛拥有无限的热情。

  去年,中心被评为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于平教授非常珍惜这个荣誉。“为了工作,老师们牺牲了很多,特别是女老师,这个荣誉是对我们的认可。”中心的彭霞老师刚刚生完小孩,便开始辅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孩子只能交给老人照顾。马桂真老师住在大兴,孩子也小,自己还要读博,压力很大,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工作。中心王晶老师虽然是编外人员,却十分敬业,每天早出晚归,负责中心的管理工作,像部门报账、资产管理等,既烦琐又责任重大,从无怨言。“由于实践教学中心的工作性质,使我们的老师花费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于部门上。与同龄的其他老师相比,评职称比他们晚,科研成果比他们弱。大家奉献了很多,中心的成绩离不开每一个老师的付出。”于平教授由衷地说道。

教学相长:桃李自是满人间

  中心在教学改革创新之路上不懈努力,为培养复合型高端旅游人才贡献了力量。中心承担着22个专业实验室、3个旅游文化展示体验区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每年完成40余门课程、10万以上人机时的实践教学服务保障工作;成立了针对全校学生的高尔夫社团、滑雪社团,为学生配备教练进行专业辅导;利用良好的实验环境,辅导学生参加各种大赛获得优异成绩……于平教授表达了自己这些年来在旅游教学方面的感悟,“目前学校的硬件设备已经很到位了,重点是课程建设,改变传统教学方法是重中之重。把学院师资力量的优势发挥出来,把联大的旅游专业打造成全国数一数二的专业是我们的目标。”

  于平教授前几天接待了一名旅游学院的老校友,对方现在新加坡发展,产业做的非常大。“一个人事业发展了,感恩自己的母校,回来看看,这是我们最期盼的。我们老师授课更多的是告诉学生如何去为人处世,教会他们如何感恩,培养他们如何立足于社会。”于平教授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四年大学生活,真正学到对自己和社会有用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学会感恩,“我也是联大培养出来的一名82级的学生,毕业于当时的北大分校,也就是如今咱们的应用文理学院。在30年工作过程中,其实也有很多机会离开,但关键时刻自己还是舍不得,毕竟学校培养了我,给予了我这么好的机会和平台,使我有了今天的成绩,我希望为咱联大的发展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对于中心的未来,于平教授道出了自己的理想和奋斗目标:第一,不断进行技术更新,在几年内保持领先地位;第二,发挥示范中心作用,每年召开研讨会,将先进教学理念与技术推广出去;第三,为社会做贡献,服务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她似铿锵玫瑰,抚平对困难的退却、对失意的逃避、对浮世的骄躁。她传递给我们乐观、希望与温暖。



(文: 校党委宣传部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韩丽:以青春之火,点燃理想之灯
·几言兵语诉豪情 一片 “兵”心在玉壶
·严宗泽:坚守思政教师的神圣使命与信念
·吴巧慧:做有思想的行动者
·于潇潇风雨 平荆棘之路——记北京市“三八”红旗集体...
·赵子婧:学霸+是这样炼成的
·许禄:与众不同的背后 是黑暗的绽放
·王竹宝: 热爱本职 奉献学生